山竹贮藏保鲜技术

2025-03-15


摘要:山竹是世界范围内广受赞誉的热带水果,近年来,在中国市场上逐渐火爆起来,成为了引领时尚、健康和高品质饮食观念的果品。山竹具有平滑的球型外观,其直径在4-7厘米,具有明显的萼片。果皮厚度为6~10mm,成熟后呈现紫色。果皮有黄色的乳液并具有显著的苦味,基础的汁液呈现出紫色,不可食用。可食用部分实际上是假种皮,有4-8个小的部分组成,其中两个较大的部分含有未受精的母系细胞发育的种子,不是真正受精后发育的种子。山竹在温度4~6℃,湿度85%90%之间,可以贮藏40天。下面一起探讨一下山竹采后的贮藏保鲜以供参考。

一、高品质山竹的判断依据

1)果实的成熟过程是由粉色的果皮转变为暗紫色,决定色泽的主要色素是花青素——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;

2)成熟的山竹果皮厚而软,但是具有较好的耐受机械外力的强度;

3)成熟后的果肉(假种皮)是食用部分,柔软、甜,略带酸味,具有宜人的独特风味;

4)畸形果、伤果不耐储藏,质量品质差;

5)在山竹生长过程中,山竹分泌的粘液会在果实表面形成黄色乳胶结痂,这些结痂影响货架期,同时外感品质会变差,因此高品质的山竹应先用刷子刷洗果实;

6)不同等级的山竹具有不同的货架期和销售价格,应在销售前进行分级分选。

二、山竹成熟的判定

1)果皮色泽是判断成熟度最直接的依据,用于储存和长距离销售的山竹,应在果皮表面开始形成分散的粉红色斑点阶段开始采摘,如果是采摘太早,如在浅绿色或者黄色的果皮阶段采摘,山竹的风味品质在后期不能形成。超过粉红色斑点期采摘的山竹货架期会下降,耐机械损伤的能力也直线下降。

2)适宜时机采摘的山竹,经过自发的成熟后,果皮色泽变为深紫色,果肉和果皮容易分离的时候,是最佳食用时机。

三、销售包装

1)山竹等级的分级依据是按尺寸和色泽两个指标进行的;

2)建议单箱包装尺寸不超过2.5kg,以保证山竹免受机械挤压、乙烯聚集等;

3)内衬包装、各层之间的缓冲衬纸是非常必要的;

4)如果使用塑料托盘、盒包装,建议单层堆码,使用收缩包装以保证果体固定。

四、预冷和零售端冷链

1)早在1985年之前,美国已经开始在山竹产业中使用预冷技术,山竹是一种非常适宜通过预冷进行降温、排湿,在预冷中连带防腐保鲜,并用复合乙烯阻断1-MCP进行处理的品种。除了具有更好的销售半径和货架期外,其风味品质也得到明显的提升;

2)零售端应使用冷链,考虑到节能性和可操作性,冷链展示柜温度宜设置在10~14摄氏度,不建议山竹直接暴露在空气中,应使用具有防雾功能的薄膜覆盖。

五、储藏

1)山竹有两种商业化的储藏模式:

长期贮藏。山竹入库前一个礼拜,要对贮藏库及用品,用库房烟熏消毒剂彻底消毒杀菌,山竹用防腐保鲜剂浸蘸取出,然后入库预冷,温度降下来后,用乙烯阻断剂1-MCP(1-甲基环丙烯)熏蒸山竹,或装箱后每10kg放1个1-MCP保鲜卡,不过箱内要套塑料袋并折口,库内温度维持4~6℃,湿度是85%90%,这种贮藏模式主要是为了使山竹的贮藏时间尽量延长,最长可以达到40天以上,山竹的品质良好

短期贮藏。库体温度一般设置在12~14℃,湿度是85~90%RH,这种储藏模式储藏的山竹,果皮、果肉、风味等品质显著好于4~6℃储藏,但是储藏期只有20天左右。

2)目前已经商业化使用的山竹气调参数为5% O2+5% CO2,气调库的储存时间普遍能够达到30天,气调包装在储藏期方面略低于气调库;

3)山竹打蜡可以显著减少失重、失水和软化,控制色泽变化速率。

六、主要产业问题

1)全冷链的不足

山竹可以耐受低于10摄氏度的低温,当储藏15天以后,如果再常温销售,货架期会非常短,这是剧烈的温度波动造成的山竹组织伤害。持续冷链,阶梯式升温至货架温度10-14摄氏度,货架期可以达到5天。我国冷链建设的不足,尤其是零售端,对于山竹产业影响巨大。

2)乙烯敏感型山竹的成熟控制问题

25℃条件下山竹釆后的呼吸速率约为12µl CO2/kg•hr,大约是榴莲的十分之一,在热带果中属于中等偏低水平;同时乙烯产生速率并不高,为0.03 µl/kg•hr,仅为榴莲的1%左右。但是山竹是乙烯敏感型水果,微量的乙烯就能够启动山竹的呼吸作用,并发生衰老劣变,显著缩短销售半径和货架期。这种生理特征的水果特别适合应用乙烯阻隔剂,效果可以说会非常明显,但是要注意的是,乙烯阻隔剂过量使用可能会造成果皮硬化的问题,因此要科学使用。

3)机械损伤

据零售端市场的分析,机械损伤果约造成20%的损失率。其危害主要表现在,撞击后的暗伤我们很难发现,发生流胶(gamboges)现象。流胶有两类,一类是果皮的凝胶物质深入到果肉中,使果肉的色泽由白色变为掺杂着黄色和紫色的颜色,表现为新鲜度下降。此外果肉的味道也会变苦;第二类是果皮的凝胶物质渗入到果皮外,引起外果皮的硬化,在成熟期,食用部分很难和果皮分离,使山竹品质显著下降。除了这些问题,机械损伤还间接造成食用部分果肉塌陷和脱水, 果皮褐变和腐烂等。因此,采摘过程中要减少超过10cm的坠落、倾倒,要防止多层果堆叠挤压。

4)半透明果肉果(nue-kaew)

山竹果实有一部分是半透明的果肉,这种山竹的可溶性固形物、酸度和风味等都远低于正常的山竹。这种山竹主要是由于采收期下雨或者生长过程中持续暴雨造成的。但是这种山竹有一种快速而方便的鉴别方法:因为半透明果肉的山竹的密度>1,在水中会沉入水底,而正常的山竹密度小于水会浮在水面上,这样我们在清洗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这种不良的果排除掉。

5)病害

山竹的主要病害比较多样化,造成果皮硬化和果肉的腐烂,包括蒂腐菌(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),色二孢菌类(Diplodia spp.),盘多毛孢类(Pestalotia flagisettula),拟茎点霉类(Phomopsis spp),根霉类(Rhizopusspp)。因此,一旦发生病害很难控制,要在源头做好消毒和清洗等工作采前采后用戴唑霉、TBZ、嘧霉胺、咪鲜胺等喷洒浸蘸都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

6)果蝇、粉蚧和蓟马

山竹是果蝇、粉蚧和蓟马的寄主,通过辐射(150-400Grays)的方式可以杀灭果蝇、粉蚧和蓟马,但是设备昂贵,成本较高。化学药品、杀虫剂、杀菌剂类要严格控制使用。在大宗采购、储藏和运输时,一定要切开抽样检查,确认没有寄生虫后,再进入后续产业链。


分享